涵盖区域:ICU(重症监护室)、手术室、急诊抢救室、心血管介入中心、血透中心。
供电要求:需配置 “双直流屏 + 双回路” 冗余供电,两路电源分别来自不同变压器的交流进线,切换时间≤50ms(呼吸机、麻醉机等设备无停机)。
负载特性:以小容量、高稳定性设备为主(单台设备电流≤10A),总容量占医院直流负荷的 30%~40%。
涵盖区域:普通病房、检验科、药房、消毒供应中心。
供电要求:单直流屏带双回路,主回路故障时自动切换至备用回路(切换时间≤100ms),允许短时间(<5s)蓄电池供电。
负载特性:包含中型设备(如离心机、恒温箱),总容量占比 40%~50%,需限制单回路电流≤100A。
涵盖区域:行政办公区、食堂、后勤仓库。
供电要求:单回路供电,故障时可自动断开(不影响其他区域),依赖蓄电池供电时间≤30min(等待柴油发电机启动)。
负载特性:以应急照明、普通插座为主,总容量占比 10%~20%。
安装位置:医院配电房(靠近变压器室),配置 2 套 1000Ah/220V 直流屏(一主一备),采用 “并列运行 + 自动均分负载” 模式(负载分配误差≤5%)。
核心功能:
向一级负荷直接供电(双回路输出);
为区域分屏提供直流电源(每路输出电流≤200A);
集中监测各分区电压、电流及绝缘状态(通过 RS485 总线,采样频率 1kHz)。
按建筑楼层或功能分区设置(如外科楼 1-3 层分屏、内科楼分屏),每个分屏容量 200~500Ah,输出回路按科室划分(如手术室回路、病房回路)。
核心功能:
配置独立绝缘监察装置(检测精度 ±5kΩ),定位局部接地故障(如某病房插座漏电);
实现 “负载限流”(单回路电流≤50A),避免某一设备短路导致整个分区断电。
总屏与分屏之间采用 “空气断路器 + 快速熔断器” 双重保护:断路器(脱扣时间 50ms)用于过载保护,熔断器(熔断时间≤10ms)用于短路保护。
分区之间通过 “隔离二管”(反向耐压≥400V,正向电流≥200A)阻断环流,防止某分区故障(如接地)影响其他区域电压稳定。
一级负荷分区:蓄电池容量按 “120min 放电” 设计(10h 率容量 C10=1000Ah),双屏同时故障时仍能供电(实际放电电流≤50A,电压维持在 210V 以上)。
二级 / 三级负荷分区:按 “30min 放电” 设计(C10=500Ah),配合柴油发电机(启动时间≤15s)实现长期供电。
分区监控:通过医院能源管理系统(EMS)实时显示各分区电压(精度 ±0.5%)、电流(±1%)及绝缘电阻(±10%),异常时按分区发出声光告警(如 ICU 回路接地优先报警)。
应急联动:当某分区发生短路故障,总屏需在 100ms 内切断该分区电源,同时自动提升其他分区的输出电压(补偿线路压降,维持 220V±5%)。
一级负荷线缆:采用 “耐火铜缆(NH-YJV-1kV)”,截面≥16mm²(载流量≥100A),沿桥架敷设且与其他线缆间距≥300mm(防电磁干扰)。
分区间线缆:穿镀锌钢管暗敷(壁厚≥2.5mm),埋深≥0.8m(防机械损伤),接头处做防水处理(IP65 级密封)。
定期巡检:每周测试分区绝缘电阻(≥200kΩ),每月检查蓄电池单体电压(2.23~2.27V / 只),每季度进行 “假负载放电试验”(放出 30% 容量),避免板硫化。
负载监测:通过 EMS 统计各分区负荷曲线(如手术室在 8:00-18:00 电流达峰值),优化蓄电池充电策略(高峰前 2h 完成均充)。
总直流屏 2 套(1000Ah/220V),分别服务于门诊楼与住院楼;
划分 8 个分屏(ICU、手术室等一级分区各 1 个,普通病房等二级分区 5 个);
运行效果:单分区故障处理时间从传统设计的 2h 缩短至 30min,年停电次数从 5 次降至 0 次,满足 GB 50333《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》的 “零断电” 要求。